专业先容视频网址:
【国家一流专业】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wg4y1K7wV/?spm_id_from=333.999.0.0
【专业解密】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zb4y1C762/?spm_id_from=333.999.0.0
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im电竞·(中国)电子竞技平台特色专业(2006年)、江苏省级一流本科专业(2021年),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(2022年),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覆盖专业。本专业教师所在教工党支部获批江苏省首批“党建工作样板支部”(2022年)。本专业在中国研究型大学创新能力排行榜位居第27名(2018年,考核为A,位于前5-10%);近三年软科排名B+。
Q1:本专业的学习(研究)对象是什么?
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紧扣数字经济国家战略和“新文科”建设要求,学习(研究)对象主要为信息资源管理、信息系统的实施及应用、大数据处理及技术、人工智能等,通过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、数据科学与现代管理理念等相结合来引导管理实践,能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系统研发、实施和商务创新。
Q2:本专业主要有哪些核心、特色课程?
核心课程有程序设计(C++,Python,Java)、计算机组成原理、信息管理学(双语)、数据库原理与应用、信息组织与检索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、信息资源管理(双语)、计算机网络与应用、IT项目管理、ERP原理与实施、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、大数据处理技术及商务分析等。
《管理信息系统》、《ERP原理与实施》、《企业信息化工程理论与方法》获江苏省精品教材。《数据库原理与应用》获江苏省优秀课程,《管理信息系统》获江苏省英文授课精品课程,《ERP原理与实施》获im电竞·(中国)电子竞技平台课程思政示范课程。
本专业长期致力于一流课程(虚仿项目)的建设,“常识产权创新创业虚拟仿真实验项目”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(虚拟仿真实验)(2020年),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集成虚拟仿真实验》获批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(虚拟仿真实验)(2024年),目前冲刺国家级一流课程。
Q3:本专业的办学水平如何?
本专业于1986年以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开始招生,1993年更名为经济信息管理专业,1999年更名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。本专业依托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“管理科学与工程”学科,于2000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。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9名,其中教授3人、副教授11人,博导3人,硕导7人。《企业信息化工程理论与方法》获评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三等奖,《四两拨千斤——互联网加背景下的黔之驴能否“弯道超车”?》获评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。
Q4:哪些同学特别适合学习本专业?
本专业仅招收理科生,善于思考、具备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、对计算机应用有兴趣的同学特别适合学习本专业。具有强烈的兴趣往往是进步的最大动力。学习本专业的同学要对信息技术及应用有一定的兴趣,大致了解信息产业是做什么的,生活中哪些事、哪些活动与数字经济有关,由此培养浓厚兴趣。
Q5: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?
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、社会责任感、职业道德、国际视野,掌握管理科学基础常识,系统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和专业常识,具有较好的系统规划、分析、设计和实施能力,掌握通过数据分析等手段支撑组织管理决策的相关理论与方法,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,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相结合来引导实践,致力于培养能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系统研发、实施和商务创新的复合型人才。
Q6:在本专业的学习过程中,学生有可能会遇到什么挑战?
本专业学科涉及领域广、技术更新快,对计算机应用要求比较高,学生需要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,需要能将所学的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实践中。
提供大量的实践课程、校外认知实习、沙盘对抗赛,鼓励学生将所学专业常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相结合,积极参与国家各类A类赛事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申报和评选。
Q7:本专业的毕业生,就业主要面向哪些行业?本专业都有哪些职业种类?
由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关联的新兴学科,因此本专业的毕业生适应性较强。特别是,毕业生同时具备管理、经济、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基础常识,并且应用能力较强,其就业选择面非常大。本专业学生毕业后,可在企事业单位、咨询机构等从事信息化管理咨询、信息系统开发、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、大数据挖掘及商务分析、常识管理与常识服务等工作。
Q8: 信管专业学生考研去向有哪些?
由于信管专业依托于“管理科学与工程”学科,所学专业课程涉及管理学、经济学、计算机、金融等领域和方向,报考研究生的专业和方向选择范围就比较广,既可以报考与信管专业密切相关的管理科学与工程,也可以报考所学其他学科及方向等。近年,本专业保送和考取约翰霍普金斯大学、曼彻斯特大学、法国高等信息工程师学院、中国科学院大学、中国农业科学院、同济大学、吉林大学、河海大学、合肥工业大学、北京理工大学、江南大学等知名高校研究生百余人。